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伊明的空间

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评教风波  

2014-06-26 15:08:05|  分类: 有女初长(原创)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 放学一见面,女儿就故作神秘地爆料:“妈妈,今天Y老师哭了!”

 “为什么?肯定是你们班有同学又调皮了吧?”虽然看女儿表情有些凝重,我还是有些不以为是。

 “是的。有W同学鼓动其他同学一起给老师打低分……”女儿语气很激烈地道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。

  原来,学校举行了“学生评教”活动,一年一次。W同学不但自己给老师画了不及格,还怂恿周围十几个同学一起做了同样的行动。后来,热心的同学就去报告了Y老师。老师不敢相信,于是就到班里展开了调查,让不满意老师的同学都站起来。每想到,在站起来的同学中,老师发现了好几名平日特别喜爱的学生。于是,越说越激动,Y老师再也无法抑制情感,在课堂上啜泣起来。

        听了女儿的讲述,同样作为一名老师,我心有戚戚。Y老师是一名很优秀的班主任,很年轻,认真负责,但有些严厉。作为一名家长且关注这个班级的旁观者,我还是非常认可Y老师。Y老师的教学水平是很高的,这是女儿亲口夸赞过:老师讲课很好!Y老师的教学质量也是非常不错的,这从女儿的作业布置与学习成绩亦可略见端倪;当然她的严厉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,记得刚接班时,很多同学就抱怨不适应Y老师的管理方式。但鉴于班级的比较松散的纪律状况,我还是比较认可Y老师采取比较严格的管理措施。只是,“鱼与熊掌不可兼得”,班级状况尽管有了很大改善,但也落下了不少埋怨与指责。

      “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”,老师也不是圣人,何必那么在意呢?于是,我就多问了女儿一句,“那些同学是不是平日受老师批评比较多?”

       一听这话,女儿立刻语调高了起来:“才不是!老师天天批评的X同学,还给老师勾画了满意呢!站起来的有些同学学习成绩很好,老师平日都很喜欢,都很照顾的。我知道K同学为什么不给老师画满意,因为她昨天违反了纪律,老师当众批评了她,她就不满意了……”

      听着女儿的喋喋不休的打抱不平,我也有些气结:表扬是教育手段,批评也是教育手段啊,那些学生怎么就不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,“爱之深责之切”呢!难道当老师,只能是循循善诱吗?怪不得L老师这么伤心,出力不讨好的感觉,实在难以接受!

    “你们老师也是,评教之前,难道没给同学讲讲道理?”我有些马后炮!

    “老师讲了,但是老师说给她差评没关系,不能给任课老师差评。”女儿回忆道。

      一听这话,我就知道这位老师的良苦用心与做事风格了。其实在评教中,没有考试压力的学科,其任课教师往往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。女儿也说音乐老师批评人更严厉,可还是好评比较多。但对学生用心的主科老师,却惹了不少学生不满。虽说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”,但八九岁的孩子,心理能够那么宽容、公正吗?女儿班级三届班主任评教,班主任都哭了,这难道都是老师不好吗?众口难调啊!对于学生评教,我一向是略有微词,尤其是只有等级而不让阐述理由的评教。

      我很好奇,女儿会给各位老师选什么评价呢?

    “全部都是满意!”女儿不假思索地回答道,“当然,我在给T老师打分时,稍微停了一下。我最讨厌她平日采取群罚的方法了。虽然我没有犯错,也跟着一起受罚,我特别不喜欢。但是我只犹豫了一秒钟啊,我读了《论语》后,觉得君子不应该为不了解自己的人而生气,怨气一旦发泄出来,对自己和对别人不好!所以全部老师我都给打了满意。”

看着女儿小“大人式”的结论,我有些震撼:“《论语》中哪句话这样说得?”

女儿脸红了,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,强辩道:“我自己悟出来的!”

我不禁笑出声来,捏了捏她可爱的脸庞:“丫头,妈妈很欣慰!书,没白读!也理解老师的用心良苦,妈妈很欣慰!”

      听到我的表扬,女儿的脸更加灿烂:“妈妈,我发个短信安慰安慰Y老师吧?”

      我本想赞同她的观点,但是细琢磨,说什么好呢?学生的评教固然是不恰当,但现实就是如此,喜欢或憎恨都是有缘由的。作为老师,只能看淡这一切,要么宠辱不惊,要么自我反思,“再好的药,如果太苦病人喝不下去,那也是毫无功效可言的”。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,也是做一名优秀老师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。

“还是别打扰老师了!你们老师很聪明,会悟出其中的问题的!你还是以良好的行为习惯表现对老师的支持吧!”我规劝着女儿,看得出否决了她的热心她很失望。但是吃一堑长一智,我觉得Y老师还得正视现实,调整自我,毕竟“评教”是当前教育界的流行趋势!只是反省之后的老师会变得冷静、理智而不再热忱。理智的老师虽然处理问题成熟、稳重,但总感觉与学生有些隔膜,有些疏离。可能学校也没意料到,利用学生评教的目的不仅不易达到,反而会容易挫伤老师的积极性。对教师的评价,还是多元评价为上,充分结合平时的业务检查,如 “备课”、“听课”、“访问”、“座谈”等手段,加强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监控与管理,也许是更加明智的做法。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521)| 评论(4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